【深度思考】PreAngel王利杰:一个企业能做多大,99%由产业势能决定!

VC说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不同,源自于“认知模型”的不同。

%e5%be%ae%e4%bf%a1%e6%88%aa%e5%9b%be_20170111114058

核心提示:

1.人生成就的差距之所以有这么大,不是人类个体在物理上可以比其他人强出那么大,而是他借到了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势能而已,成就人类的是势能,人类个体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2.往回看,人人都是诸葛亮;往前看,大部分人看到的不是机会,而是恐惧。为什么?毕竟进化了上万年,为了物种的繁衍,我们保留了“风险厌恶”的本能。

3.不够勇敢,是这个时代很多“高学历的人给低学历的人”打工的主要原因。

变革家,以投资视角为您发现风险和商机!这篇文章是天使投资人王利杰写给PreAngel系的创业公司的新年致辞,通过这篇文章,你会得到五个核心观点希望读者能够在2017年有更高的认知水平,继续迭代,继续进化,为自己赢得更加精彩的人生体验。

%e5%be%ae%e4%bf%a1%e6%88%aa%e5%9b%be_20170111105930

一、认知模型: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被判了“死缓”,我们都是“向死而生”的物种,我们的生命长度大概都不会超过120年,这一点人人平等。

在生命的长度上,人和人的差别不会太多,最多100倍(1岁vs100岁),绝大大部分情况下也就20%(60岁vs80岁);但是,人和人的成就相比,可以相差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朋友之间、同学之间,人生成就相差几倍几十倍都是非常正常的。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人生成就的差异?

我做投资的六年中,接触过无数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身世背景,成就也相差很大。虽然很难总结出一个像E=mC²这样极简的公式来计算(预测)人的未来成就,但我还是找到了一些本质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人的一生可以取得多大的成就。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不同,源自于“认知模型”的不同!

关于认知模型,我在《五点起来卖早餐的最勤奋,为何资本家不投呢?》里面已经详细讲过了,大家不妨再看看。而认知模型并不是一天构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认为“基因、后天教育、家庭影响、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都对一个人的认知模型的形成起了非常大的主导作用,而且这些影响发生在一个人类个体成熟之前(主要指16岁之前),所以并不是自己能主观改变的,这就是所谓的不可控的“运气”因素,一个人出生后直到成熟之前,都是被命运(运气)安排的,自己能做的太少(不排除少数早熟的人会提前觉悟)。

%e5%be%ae%e4%bf%a1%e6%88%aa%e5%9b%be_20170111110131

如果一个人16岁之后,能够“有幸”(还是运气)意识到“认知模型”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他就可以“有意识地”把自己引导进入一个“认知良性循环”之中,通过读书、思考、实践、交有价值的朋友、拜真正的大师,日复一日的刻意练习,每天提高1%,一年就能提高38倍,如果十年算一个时代的话,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进入“认知良性循环”的十年内,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自己当初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拉开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可能有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如果你16岁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认知模型的重要,浑浑噩噩的“混到了”今天,那么今天就是你的幸运日,从今天开始,从此刻开始,你必须正视你的“认知模型”了,再不能让它随机漫步,要有意识地管理它、雕刻它,让它走向良性循环,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

从读书开始,读经典的书,并做深刻思考;

从工作入手,不惜一切代价,把工作做好。

%e5%be%ae%e4%bf%a1%e6%88%aa%e5%9b%be_20170111110227

认知良性循环是一个巨大的向上升的“漩涡”,一旦你把自己推入这个漩涡,你就会被螺旋式上升的动力推向人生的巅峰。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去升级,这一年内对工作和生活不要抱怨、不要轻易放弃、不计较一切得失,把全部精力用于认知的升级。今年所有的不愉快和不如意,放到年尾再说,包容一切,坦然接受一切,拥抱一切!

人生成就的差距之所以有这么大,不是人类个体在物理上可以比其他人强出那么大,而是他借到了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势能而已,成就人类的是势能,人类个体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站在了风口浪尖,是那个成就的“载体”;就像每一个人类灵魂都需要一个肉体驱壳作为“载体”一样。每一个时代的成就,都需要若干个人类个体作为“载体”来享受这份荣誉。关于势能的重要性,我在《离开了势能,我们将一事无成》里面也仔细讲过了,建议大家回看一遍。

%e5%be%ae%e4%bf%a1%e6%88%aa%e5%9b%be_20170111110340

时势造英雄,英雄善借势!

所以,人的成就并不是自己的,而是时代的;享受这个成就的人,只不过是借到了这个荣誉和福利而已。别人可以,你也可以。

海尔创始人张瑞敏经常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建议PA的小伙伴们,

用你们所有的智慧去探寻下一波“巨浪”,

并做好冲浪的一切准备。

%e5%be%ae%e4%bf%a1%e6%88%aa%e5%9b%be_20170111110437

二、选择和勇敢

如果你进入认知的良性循环,那我可以肯定,一年之后,你的认知水平会有巨大的提升。到时候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重新的审视,基于新的认知,规划未来的人生。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小到早餐该吃什么、出门该穿什么,大到高考志愿报什么、是否要出国深造、跟谁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该不该创业等等。

人生就是无数个选择的叠加效应。如果你2000年选择进入房地产行业并且坚持到今天,我相信你一定赚到了很多财富;如果你1999年选择加入名不见经传的阿里巴巴,并且坚持到今天,我相信你一定已经是互联网的风云人物;如果你2000年开始努力赚钱攒钱去买房子,我相信你一定已经成为超级房东;如果你2004年在港交所买了腾讯的新股并持有到今天不卖,那你一定是港交所的股神;如果你在比特币不到一美金的时候大量买入,到今天还没抛出,那你就是比特币首富(李笑来)…

选对方向才能借到势,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往回看,人人都是诸葛亮;往前看,大部分人看到的不是机会,而是恐惧。

进化了上万年,为了物种的繁衍,我们保留了“风险厌恶”的本能,所以很多人看到了趋势,但是没有行动,最主要是因为不够勇敢。因为所有的选择都对应了风险和机会成本。

就算是现在公认的“过去十五年最稳妥的投资方式——炒房”,在十五年前,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魄力去不惜一切代价投资房产。我们大部分人只是为了自己居住的目的,咬牙贷款买了一套自住房而已,不小心也成了获益者,房价增值带来的收益超过了这些年打工赚钱的盈余。我相信大部分工薪阶层在过去的15年攒下来的工资奖金盈余不超过现金500万,但是他们的房子多半都远超这个数了。不是我们没想到,而是我们根本没有去想,这归根结底还是认知模型的问题,我们从小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并没有给我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对宏观经济和国家大事也不太关心,主要是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所以错过了历史上几乎是唯一一次“不动脑筋也能让财产翻十倍”的机遇。

这不能怪我们,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塑造了我们早期的认知模型,我们确实没有意识到这波势能的历史意义,就这么华丽丽地错过了。

错过了房地产,我们还有什么选择?

%e5%be%ae%e4%bf%a1%e6%88%aa%e5%9b%be_20170111110641

今天留给年轻人最大的选择肯定不是“铁饭碗”,因为历史已经证明根本没有“铁饭碗”。应该是“加入到创业浪潮”中。选择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领导(或者自己当领导)。

选对方向或者跟对老板!

什么叫创业?广义的理解,只要你的未来收益不是靠可计算的、很容易看到天花板的“工资+奖金”决定的;而是靠不可计算的、看不到天花板的、风险与机会共存的“股份或者期权”决定的

这就叫创业。

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还是东南亚或者非洲,未来的财富领袖还会源源不断的产生,但打工皇帝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新的财富领袖肯定是来自新经济中那些“选对方向或者跟对老板”的人。

选择很重要,而好的选择有两个关键要素:

1)认知水平;

2)勇敢。

不够勇敢,是这个时代很多“高学历的人给低学历的人”打工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的认知水平之上,大家都能够看到差不多的“势能”,我们对方向的判断会大概一致。但为什么我们的成就差异还是如此巨大?因为我们不仅看到了趋势,也看到了风险,万一失败了呢?

对这个“万一”的恐惧和厌恶,让99%的人选择了“退而求其次”。

本质上,勇敢也分两种,一种是盲目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另一种是“始于精细的大胆”。所以,我并不是提倡大家盲目下注。我还是希望大家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专业能力,基于你的专业和精细,对未来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然后投入你的金钱或者时间(生命)。这样才能做到:

他人笑我太癫狂,我笑他人看不穿。

因为你坚信地球是圆的,所以你愿意用生命去证明;在别人看来这是冒险,你会一去不返;而你深刻地知道,这只不过是一趟环球旅行。

当然,如果你跟对了一个领导,他的认知水平远超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你确实可以“勇敢地、盲目地跟随他”;这种“选择”总比你“二把刀的判断”强很多,这个方法也更适合大多数人,毕竟每个时代真正有远见的人,实属凤毛麟角。那些从一开始就坚定地跟着任正非和马化腾的人,不都实现财富自由了吗。

%e5%be%ae%e4%bf%a1%e6%88%aa%e5%9b%be_20170111110924

三、耐心和毅力

提高了认知,勇敢的做出了选择,接下来就要准备好“做时间的朋友”,享受复利的回报了。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e5%be%ae%e4%bf%a1%e6%88%aa%e5%9b%be_20170111110958

腾讯是今天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在创业之初是那么的渺小,没有人看好。即便是创业的第十年,公司的表现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互联网公司,其真正的崛起,可能始于2011年左右的两件事情:

-3Q大战

-微信的发布

与奇虎360的3Q大战把腾讯从一个封闭的平台逼成了一个开放的生态,释放出十倍的潜能。这个要感谢360,但是更重要的是马化腾的自我认知迭代,他懂得反思,懂得从环境中吸取有营养的能量。

那些杀不死你的,让你更加强大。

微信的发布,让腾讯摆脱了投资人眼中“低年龄低端人群”的定位偏见,进入了高收入高端人群,用户价值推高了企业价值。而微信之所以能在腾讯开花结果,也要得益于马化腾对人才的爱惜(2005年为了张小龙而并购Foxmail,并为张小龙成立腾讯广研院),以及内部的赛马机制,同一个方向允许不同的团队同时做,内部竞争。

%e5%be%ae%e4%bf%a1%e6%88%aa%e5%9b%be_20170111111226

我相信几乎没有人能从1998年就预测到今天的腾讯,即便在腾讯这只股票上赚了7000亿港币的南非MIH也并不是基于精确的预测而做的投资。腾讯的今天是一步一步迭代和进化而来的,这期间腾讯的高管也进进出出一波又一波,那些早期加入腾讯并在2011年之前主动离开腾讯的高管们,他们一定没有预料到腾讯之后这么迅猛的走势,这样的股价走势几乎是所有投资人梦寐以求的黑马,2004年上市的腾讯12年内给二级市场股民带来了250倍的回报,试问有多少人从头吃(持)到尾?当然,今天的腾讯如日中天,股价虽高但依然强劲,未来会怎么走,我也无法预测。

这既考验你的勇气,也考验你的耐心和毅力!

如果我们一定要加入一家初创企业才有可能在十五年后实现巨大的成就(包括财富积累),那我们就要做好长跑的准备,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需要长时间的准备。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那么认知水平和勇气只会给你带来无尽的伤痛和遗憾。就像苹果最早的联合创始人韦恩,把他10%的股份以800美金卖给了乔布斯,然后今天他在依靠救济金度日,那部分股份今天价值500多亿美金。我们欣赏苹果,羡慕苹果,但不会感受到他内心的那种遗憾,感受到那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可是我没有珍惜的痛…

或者说,如果你意识不到耐心和毅力对于成就一项伟大事业的关键意义,那你的认知模型一定还没有进入正向循环。认知模型是决策的算法,决策算法是行动的指导,行动需要勇气来启动,也需要耐心和毅力来坚持。

否则,你就不会见到后天的太阳。

四、负熵和生命力

热力学第一定律讲“能量守恒”,这个我们都知道。

热力学第二定律讲“熵增定律”,很多人就不懂了。

百度词条上的解释很全面,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为了不影响阅读,我做个简单的解释,“熵”这个字,在这里代表“混乱度”,熵增定律的字面意思就是(在没有外界能量输入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混乱度只增不减”,这个定律来自于克劳修斯(Rudolph Clausius),他发现:

没有外界干预的时候,温度总是从高温走向低温;不可能从低温走向高温,这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墨汁,墨汁很快会均匀分布在整杯水里,然后走向平衡(熵死)。这个过程就是“混乱度(熵)”增加的过程;如果没有外界干扰,这杯水里面散开的墨汁,不会自动归集到一处(混乱度减小)。据说,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所有物理规律里面,唯一一个时间不可逆的,就是当时间的箭头往回走的时候,该定律就无效了。泼出去的水不会自己回来;混乱的屋子不会自己变得尽然有序;打碎的镜子不会自己拼好。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任正非签发2017年第三号文:华为之熵——如何用金钱将贪婪转化为动力》值得搜索一下看看,讲的就是华为管理如何结合熵增定律。

人是宇宙中的生物组织,人如果不呼吸、不吃饭、不喝水,人体就无法维持生命(秩序),就会走向混乱无序(熵增),走向死亡。如果你不给大脑贡献能量(营养),你会变的越来越蠢,越来越傻,这也是熵增的表现。这里的能量(营养)包括两种东西,一种是物质上的能量,一日三餐;一种是精神上的营养,外界的信息,阅读或者社交。这些能量和营养不断塑造我们的大脑结构,让我们的1000亿个脑神经元变得更有序(熵减),越来越有序的脑神经元结构意味着我们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都要追求负熵成长。

负熵,意味着生命力!

负熵增加的速度,也意味着生命力的强度。

企业也是一个组织,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也会遵循熵增法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外力(能量、信息、资金)等介入,企业会变得越来越混乱无序(熵增),只有引入外力才能让企业这个系统保持一定的秩序,向负熵发展。这样的企业就会有生命力,这个有生命力的企业结构就是一个“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熵死)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在耗散过程中产生负熵流,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种新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

反过来,一个企业或者国家,如果闭关锁国,闭门造车,那么就会变得越来越混乱无序。要想发展,就要开放合作,与外界交换能量,能量和物质进进出出就形成了一个耗散系统,成为了大生态之中的一个开放组织,该组织的价值与其在大生态内与其他组织交换的能量和物质的总量和频率是正相关的。

人体的一个器官,如果不停地跟人体内的其他器官交换能量(血液等),那么这个器官肯定是有用的,活的;如果一个器官跟身体内的其他器官没有任何能量交换,说明这个器官没用了,会被人体进化淘汰。

一个封闭的企业,会被整个生态忽略或者淘汰。

一个封闭的个人,也会被人类集体所忽略或者淘汰。

不管是人类个体还是企业组织,我们都要跟这个世界有积极的“能量”交换,从外界吸取能量可以让我们“更有序、更聪明、更有活力”,也可以在生态系统内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确保不被生态所淘汰(忽略)。

%e5%be%ae%e4%bf%a1%e6%88%aa%e5%9b%be_20170111111530

在投资的过程中,我发现人是最大的变量,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创业者是变化的、可塑的,变化的方向取决于自身的认知以及环境和机遇。所以我更看重创业团队的“进步加速度”,或者说与外界交换能量的速度,负熵增长的速度,这意味着团队的生命力强度。

希望我们PA的小伙伴们都能够主动地、有意识地把自己推进到一个“负熵迅速增加”的良性循环中,这个良性循环包括你内在的积极开放的态度以及外在的环境(身边的朋友、你效力的组织文化和制度、社会氛围等等),然后积极地与外界交换能量,读书(吸收能量)、思考(信息处理)、实践(输出能量),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活力,享受每一次“负熵”带来的愉悦体验。日复一日,厚积薄发,在每年终的时候把自己推向一个“负熵”的高潮,享受人生新的高度带来的更加广阔的视野和风景。

要知道,认知水平和负熵的增加都是有网络递增效应的,是典型的指数级增长曲线。像山顶滚雪球一般,一开始可能很小、很慢,但是慢慢地蓄积的能量和翻滚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最后引发雪山崩塌,把你推向人生巅峰。

再看看下面这张图,

你现在曲线中的哪个位置呢?

%e5%be%ae%e4%bf%a1%e6%88%aa%e5%9b%be_20170111111853

五、痛和进化

前段时间我在《生来唯一的意义就是享乐?这是人工智能的目标吗?》里面提到一个概念,就是机器人(人工智能)是否需要有疼痛和恐怖这样的情绪:

…你看到一个猛兽你会浑身颤抖,你想要逃跑,恐惧充斥了你的大脑,失去理性思维,整个人都被脑后的杏仁体接管了,为了活命。但是这个时候,你的“恐惧感”是不是真的有必要?作为一个拥有人工智能最高水平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遇到它的敌人,它需要感到恐惧吗?我们让这个机器人足够智能,可以处理任何突发危机,我们可以预知各种危机处理决策算法,但是这个算法的设计,完全没有必要引入“恐惧感”,只要客观冷静的调动程序,根据环境参数决定是该跑还是该对抗,直接执行程序就可以了,它可以很冷静,恐怖感反而是多余的。如果人类没有恐怖感,可能很多事情处理起来说不定更合理…

扫地机快没电了可以自动回到座位上充电,它不需要感到“饥饿”;你用武器攻击它,它也会躲避(目的是为了不伤害到你),但它并不会感到“恐惧”。

很多科学家认为“恐惧”等情绪是“意识”的副产品,智能生物的生存,并不一定需要“情绪”。我们正在开发的人工智能,将来很可能产生一种跟人类不同的自我意识,一种没有“情绪”的意识。

我们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大部分机器人角色是没有“情绪”的、极端理智甚至冷酷的高智慧生命。但是没有情绪的“机器”,给人感觉总归不像是个“生命”,可你不能否认它的智能在某些维度上远超人类。

比如今天的AlphaGo(或者弈城围棋网上那个战胜所有人类围棋大师的ID:Master)已经在围棋领域超过人类。

如果智慧生命并不需要“情绪”就可以生存,那我们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什么还保留了酸甜苦辣痛等形形色色的情绪?真的没有必要吗?

此题无解,目前人类科学家还没有能搞清楚人类意识的本质,所以针对“情绪”和智慧生命的关系,也只能是个哲学层面的讨论。

%e5%be%ae%e4%bf%a1%e6%88%aa%e5%9b%be_20170111112202

既然是个哲学探讨,那我也可以说说我的看法:

我觉得人类和动物界的区别有很多,语言、想象力、自我意识、学习能力等等都远超出其他物种。其中,强大的学习能力也被认为是智能生物的一个共同能力,比如我们今天所讲的人工智能就离不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这样的能力。智慧生命诞生之初,都是一张白纸,但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语言、获取认知,然后产生更深刻的自我意识,想象力也是在不断学习中提高和进步的。

学习能力,是人类其他能力的基础,刚刚出生的婴儿,如果没有任何后天学习,是无法掌握语言的,也不可能有认知的提升,想象力的丰富,更别谈自我意识层面的思考和表达了。

人类进步得益于学习,而学习进步又得益于记忆,如果没有记忆又何谈学习?而“痛”,就是动物进化出的一种“加深记忆”的本能。越痛,记得越深。记得深,才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到两次;才不会同样的错又犯一次;才不会在愚蠢的错误中,导致物种灭绝!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句话就准确的表达了人类进化过程中,通过“痛”,记住了“蛇”的危险,从而能在下一次见到蛇的时候,启动逃跑和应急措施。

很多动物和人类一样有情绪,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想象力,甚至也有简单的语言体系,也有粗浅的自我意识。所以动物和人类的情感胜过人类和机器的情感。动物也会通过疼痛的经历来标记敌人,下次场景再现的时候,就可以提前逃跑或者采取应急措施。

所以,我个人觉得,酸甜苦辣痛等情绪感知,对人类动物的进化是有意义的,都是为了“加深情景记忆”,方便未来通过外界刺激调用这段记忆的时候,同时激活这段情绪。这有助于我们的进步和物种的进化。

No pain, no gain!

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学过吧,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这句英文谚语背后的哲学意义:痛苦,是为了让我们本能地加深记忆,每一次痛苦都是一次认知的迭代(升级),都在我们的神经元和细胞层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让我们未来不再犯同样的错,让我们进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这段话背后的哲学,就是深刻反映人类的情绪“酸甜苦辣痛”对我们成就大业的现实意义。如果你不想浪费此生,你想在有限的、唯一一次的生命旅程中,不断提升认知、取得进步、最后做出一点成就,那么你就必然要接受这随之而来的,严峻的考验。做弄潮儿并不容易,要经历无数次跌落在海里;也可能会被拍死在旋涡中。

越是巨浪,越凶险。

伟大的成就、伟大的领袖,要承受巨大的考验和折磨。所有的成就都是有代价的,我们不能只期待着享受成就而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痛苦(包括被无视、被忽略、被打击、被打压、被排挤…),成就和痛苦几乎是一对孪生兄弟,总是一起出没。

推荐大家都能看看吴晓波刚刚写的《腾讯传》,结合我上面那张腾讯的股价走势图,我们可以看到腾讯这家公司今天能够成为中国市值第一名(第二名是中国工商银行),并不是马化腾自己规划的,而是在逆境中悄悄进化的。

腾讯的早期非常的穷,因为用户数发展太快导致服务器和带宽资源消耗太大,到处借钱,到处融资,可没人看得懂。所以腾讯的进化是“穷则思变式”的迭代,无数的尝试和模仿只为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否则就是死。而那次让马化腾最痛最苦、最受伤的3Q大战,竟然成了腾讯走向市值巅峰的转折点。

从垄断走向开放生态的耗散结构,

才能成就伟大的长青基业!

一切看似注定,却是偶然;

一切看似偶然,却又似乎注定。

妙之又妙,玄之又玄。

从2017年开始,我会实践我的新认知,就是“重仓我认为靠谱的好生意和好团队”,而我也建议PA的小伙伴们,能够“把你全部的生命,献给你的梦想”。

这里的“梦想”,就是指你那个最重要的选择(方向或领导)。如果你还没想好,请你继续迭代你的认知,继续与这个环境交换能量,形成负熵增长,勇敢的试错,适当的坚持,直到你找到那个愿意为之付出你全部生命的“梦想”,然后All in(押上你的全部身家),并准备好在未来的时光里,迎接时代给你的所有考验(痛苦)。

那些不能杀死你的,将会使你变的更强大。对这句话最好的佐证就是犹太人和以色列国,如果不是千百年来备受折磨,也不会有今天遍布全球的犹太精英。这个民族的崛起值得我们所有创业者好好的学习。在痛苦中消亡的物种和民族,终究会被历史遗忘。

本文源自PreAngel王利杰公众号。变革家采用本文仅为信息提示之目的,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优质项目推荐、创业项目拆解、核心风险提示、身边商机发掘,变革家让您捕捉更多商机、规避更多风险。更多信息请扫码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