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追杀的Gawker Media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专家说

1429268133OjF_1

@变革家(Reformer),专注创业项目拆解,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平台方、领投方、项目方各有动机,经常让股权投资者成为“接盘侠”。@变革家 让您更全面考虑问题和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变革家周年庆,5月5日-5月31日会员福利正在火热发放中,点击领取:https://jinshuju.net/f/NJbbuL

商业即生活,生活即商业,关注微信公众号真VC 和您一起发现生活中的商业之美!亿万富翁、资深网红、风险投资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利用10年时间向Gawker Media复仇的事情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两派声音各不一样,但似乎很少有人关注Gawker Media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它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即使这场官司败诉,除了赔偿之外对它还有哪些影响。这个公司的玩法对中国的媒体们会有怎样的借鉴。今天作者@龙真 就借着Gawker Media旗下最重要的媒体之一Lifehacker给您讲讲这家媒体集团的玩法。

先说一下背景,lifehacker是Gawker Media旗下的一个以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和软件应用为主题的科技博客。Gawker Media则是多个细分领域牛叉博客的母公司。除了针对生活科技的lifehacker,它旗下还有Gawker.com, Deadspin, Lifehacker, Gizmodo, io9, Kotaku, Jalopnik,和Jezebel等。这些网站有些是针对明星八卦的,有些是针对体育运动的,有些是针对游戏的,有些是针对科幻迷的,有些是针对女人和性的。这些网站尽管在内容上各不一样,但都保留着统一的页面设计格式。

为什么lifehacker能火的一塌糊涂?当然是因为它足够大的潜在人群基数。对于任何新兴事物都需要有一个普及过程,特别是电脑和智能手机这类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玩意,普及的过程就更加漫长。而且,技术难度本身就注定了:

第一,电脑和智能手机遇到问题时,很大程度上需要求助于专业人士。这样的人群有多大,你懂得。

第二,难度与乐趣并存,催生出了大批的对于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探索者和尝鲜者。他们疯狂的寻找一些小窍门,发现一些小应用,购买一些潮流数码产品,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装逼欲。要知道探索和尝鲜是无止境的。这种爱好者有多大,全球范围内找出几千万人还是问题不大的。

第三,life hacking在美国已经慢慢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大家慢慢发现,通过这些小窍门、新工具、新产品可以更有效率的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并且让日常生活充满乐趣。 美国人民对于life hacking的痴迷,和中国人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养生技巧、治病偏方等的痴迷是类似的。这也让lifehacker从开始就具备了很好的群众观念基础。

上述关于它的用户和需求的满足并不只是它一家,它也不是第一个做的。为什么会是它?

第一,定位清晰,用户习惯培训良好,场景替代强。定位清晰就不多说了。lifehacker在2005年1月底发布,在它之前已经有很多家纸质媒体在做类似的事,但它是第一个做这个事的网站。在中国也是如此,《电脑爱好者》、《电脑报》、《电脑迷》、《微型计算机》、《大众软件》等等纸质杂志直到目前也都还在做类似的事。据称这些纸质媒体里也还有大量的死忠粉。而lifehacker所做的就是对于这些纸质媒体的场景替代。

它的优势非常明显:第一,内容全部免费,省去了昂贵的杂志订阅费用;第二,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比杂志过瘾;第三,更方便快捷。充分利用了“链接”功能,而杂志则都是留下网址,用户再在电脑上手工敲入。第四,抓住了风口。从电脑的普及,到笔记本的普及,到智能手机的普及,到移动App的普及,再到智能硬件的普及,life hacking的理念没有变化,但内容却不断的在变化,而且都是主流的变化,这也都是对这个最大的生活科技媒体的利好。

第二,渠道推广上非常牛叉。第一点,正如@龙真 刚才所说,它的母公司Gawker Media旗下有多家细分媒体,这些媒体的共同特点就是面向大众。这么多媒体,其实用户都是同一群人,只不过满足他们的需求各有不同而已。Gawker Media对旗下媒体统一设计格式,无缝的互导流量,让同一群用户在不同媒体之间来回流动,各个媒体之间互相带动。而lifehacker既是其他兄弟媒体导流的受益者,也是兄弟媒体流量的提供者。第二点,由于面向大众,它竭力在各种社会化媒体上放大影响力,强化多层传播体系。在Flipboard,Google,Pinterest,当然还有facebook和twitter上的推广都很牛叉。第三点,它遵从CC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license)。这点也非常重要。只要你注明来源,而且不用于商业用途,就可以自由转载。这让它的内容得到了更多传播,从而强化了它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带来了更多流量。

第三,检索功能很赞,但还可以更赞。lifehacker尽管也追求内容时效性和新闻性,但总体来看,这方面给人的感觉并不强,因为产品和技巧的因素太多。而用户也并不是只看它现在的内容,可能解决问题的更多的是它之前的内容。所以lifehacker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场景就是对于历史文章的检索。在这一点上,lifehacker对每篇内容都做了标签化处理,也在努力实现更良好的检索,但无疑现在所做的还远远不够。这点它需要再加强。

第四,盈利模式清晰。lifehacker很牛叉的玩法就是“内容即营销”,在中国俗称“软文”网站。它的产品和技巧介绍本身就是对客户的推广,直接导流到对应网站。这也是它特别乐意采取 CC协议的原因。

放在变革家@投资画布 (http://biangejia.com/archives/7263)里,你会更加清晰的发现:lifehacker的真正牛叉之处在于:第一,“独占”,它巧妙的让用户在意识上把lifehacking这种生活方式与lifehacker网站捆绑在了一起。细分、绑定和引领一种生活方式。第二,母公司Gawker Media媒体群的交叉营销,让同样的一群用户在几大媒体之间来回流转,强化lifehacker的流量优势和第一条的“独占”品牌认知。看了这么牛叉的玩法,你不觉得国内外其他的媒体玩法都太Low了么?

是的!Gawker Media就是这样的一个吸收同一群人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站群公司!盈利模式就是“内容营销”的新广告模式。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它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为碎片化的时间导致站群之间和内容之间导流不再那么方便。这像极了国内门户网站在面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时,各频道之间的互相导流难度加大,甚至很多本来就没有竞争优势的二级频道会消亡一样。这确实也加剧了Gawker Media对于移动互联网流量的恐惧感,所以通过更极端的方式来获取流量,以服务“内容营销”的广告模式。正是这个极端的方式让它面临着更多的被诉讼风险。但客观上来说,Gawker Media的产品逻辑和商业模式都非常不错,而且非常稳固,非常值得国内的媒体和新媒体借鉴。不要把它看成一个纯粹的八卦媒体,和一个简单的值得唾弃或同情的媒体公司。( 如需交流,请联系作者微信号:reformerlogan )

变革家周年庆!股权投资者进来领“会员”福利啦!

变革家一周年了!怀着一颗对隐藏在万事万物背后的“真理”的敬畏之心,我们精心养育着这样一个叫“变革家”的一周岁的孩子。怀着一颗对过去对未来对事业的感恩之心,我们希望能提供更多的价值来回馈那些深爱着变革家的人。我们将5月5日-5月31日定为变革家感恩月。

活动内容:

1.如果您已是会员:您将自动无偿获得价值500元为期半年的VIP会员服务,专享多人多角度建议的“投资决策参考包”!

2.如果您尚未加入会员:在5月5日-5月31日期间,只要您扫描下面二维码或点击链接:https://jinshuju.net/f/NJbbuL 填写报名信息并付费1元(定向私募相关政策原因,您懂得!),即可享受价值199元的变革家年度会员服务,“投资建议”直接送到您手边!

huiyuan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