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决策参考】折戟沉沙,艺术品电商为什么那么难搞?

专家说

yishupin

@变革家(Reformer),专注创业项目拆解,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平台方、领投方、项目方各有动机,经常让股权投资者成为“接盘侠”。@变革家 让您更全面考虑问题和尽可能的规避风险!2016年2月1日起,变革家启动“项目分析众包”,和更多专业人士一起为您提供更多元更专业项目投资视角,让您“不纠结”的决策!优质服务需要您的鼎力支持!包养请点击链接:https://jinshuju.net/f/SUptzA

经多位 @变革家会员 的要求,为了便于大家对于在线拍卖中的艺术品品类拍卖平台项目进行决策,变革家摘选了@饭遥 对各大艺术品电商平台的行业观点。仅供各位会员和众筹投资者们投资决策时作为参考。

根据巴克利银行的推荐数据: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会配置5%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网易财经报道 ,到2013年年底,据估算,中国的私人财富已经达到92万亿元之巨,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占世界私人财富总量的9.8%。如果我们用非常保守的5%来作为对艺术品的潜在需求进行估计的话,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超过4万亿元。就以2013年的书画市场交易额为380亿,电商市场以5%估算,也应该有近20亿的蛋糕。

但实际上HIHEY.COM做了3年,总额没有挤去水份的情况下才1个亿。其他的艺术电商甚至还不如HIHEY高调,肯定是不赚钱呗,搞艺术互联网的小伙伴们,究竟哪家强? 请看下面的解说。

艺术市场如此多娇,引无数电商竞折腰

关于艺术互联网的项目列的不是很全,在笔者的收藏夹里面超过四五十家有些许特色,更广大的艺术信息站不计其数。不过,不做移动互联网的且没切入艺术电商没人气或者没风投关注的直接排除,得到了下面的几家做得较早的(有漏的,请见谅):

雅昌艺术网:雅昌艺术网作为老大,沉迷艺术互联网十五年,艺术资讯信息门类齐全,是最专业的PC类艺术网站。在建设艺术品拍卖数据库,但艺术电商之路也是走得不尽人意。可以看出其“转挪腾跃”,当属业间之最勇猛者,最努力者。从参与人数讲,百万会员,3000多位艺术家,这就是其十年的网络成绩单。PC互联网大而错综复杂,叠床架屋;移动互联端尚未建树,真需要再探互联网真髓。所以如果再不转型,就如柯达之后继。发明了数码相机,最后被自己的武器干翻。

HIHEY.COM:平台新秀,从报道讲资本运作的不错,报道说今年8月拿到一笔亿元投资,找了几个很好的投资方如民生银行、中信证券和深创投集团,愣是让笔者流哈拉子。懂艺术,有格调,但照抄西方艺术平台,不知道一进咱们中国,肯德基也得卖米饭了?另外,不知道其在移动互联网有如何发力:一是iOS移动应用从2012年8月26日更新后再没有更新过,应用人气渺渺;从官方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来讲,粉丝数估计不超过5万。所以,干爹魅力大不能挣粉丝,人气不旺是其痛彻心扉的难题。另外,因拖欠艺术家拍卖款和作品刚输了一场官司。

艺典中国:专注拍卖好几年,抓点抓得好,“365天不停歇”。似乎艺术鉴定是其强项。从网站所销售的产品来讲,应该是以名作复制品为主打,走低端路线,这一点有点赞。但就从其表现来讲,还不如HIHEY纯粹。另外,介绍里面提到“不是艺术家介绍系统”让我很纳闷,买东西不查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得需要多大的魅力和信用值才能征服客户?另外,文字藏在图片里面的艺术家介绍,也太不“艺”不“典”了吧。

其实上面的几家都是有背景有来历的,从传统业务起家的艺术互联网平台,移动互联网没有发力。当然,还有几家是非美术类的网站,就先略过。再说几家新生代小伙伴。这个小组的特点是大多没传统背景(如评述不当,欢迎与我交流)。

艺点儿艺术:很艺术。有互联网思维,微信公众号做得不错,有很多好的尝试。唉,艺术电商,现在在互联网上卖画真的很难啊,转了卖艺术品的思路,能看出团队在这方面的求索。

ARTAND:方向和书画酷有点类似,从艺术家社区入手,这点够赞!有粉丝才能搭起舞台来啊,对不对?有微信公众号和iOS APP。

艺客:看明白了艺术品消费市场,研究透了艺点儿和国外的一些网站。目前能够看到PC端和微信公众号服务端。据报道获得一笔不明投资方的千万美元投资。其他不知。

艺术云图:看中了艺术品的表现力,想拷贝Medium的模式来深挖,又研究了artsy,很好的想法。有iOS APP,微信公号有运营。

书画酷:目前实现了PC网站+微信公众号服务端+手机APP的3个端,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也很好,而且在小伙伴里面是唯一一个从中国传统书画起点的平台。就这一点,只有雅昌艺术网、艺典中国和书画酷相似。自运营社群超过百万浏览量。

为什么艺术和移动互联网咋就这么难结合呢?为什么艺术电商不赚钱呢?我们得了解下艺术和艺术品的特点。总之,由于传统机构的艺术移动互联网做得不给力,才引起其他一些人的“梦想”。但所有的艺术APP都是处于起跑线阶段。

艺术就是高大上,和互联网结合就是“阈值高” 

艺术市场是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有人说艺术品是小众需求。另外,有人说艺术只能是少数人看懂的,否则不叫艺术,我都不认同。我觉得,艺术性与人多人少没关系,但人人喜闻乐见、历久弥新的艺术肯定是最艺术的。

艺术本身就很抽象,需要艺术家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加之成熟的艺术家和艺术经营者大多是互联网难民,所以艺术互联网难搞也是自然而然的。

艺术品太特别了,因此有几个难题需要攻破:

1)艺术品不是普通商品,有价格属性但并不能只是比价。第一艺术品的买卖形式不能找最低价,因为没有相同的艺术品;另外艺术讲究“形而上”,艺术品价格太便宜了买卖双方都受伤;第二,艺术性很难有公认的评判标准,无论是学术性的度量、精神性和娱乐性等方面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第三,由第二点的原因造成如美术类艺术品的价格很难有直接的度量,没有啥尺子啥规格能够套用一下,甚至还不如卖钻石、黄金饰品这些呢;最后,它给不同的观赏者带来的精神愉悦程度因人而异,所以艺术品消费是一种感性消费。所以,对艺术品,应该就和嫁女儿一样,一定要挑最好的人家,故拍卖形式为好。

2)真的艺术品生产特性有不可复制特性,另外,保真是难题。如果一个艺术家重复创作同一类作品而没有变化,则很容易成为“匠人”级别,艺术价值就会损伤。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紧密联系,无法通过复制来做艺术。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家的生产率有限,但金蛋可贵,所以,如果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上没有赝品,他可能就不是什么大家。所以,收藏者的痛点是“保真”,特别对于已经过世的艺术名家来讲,能否得到一副真品,无论艺术性,都是很多收藏者梦寐以求的东西了。

3)艺术消费品需要有艺术性,而且要有击中消费者需求痛点的属性。艺术消费品就是让普通大众消费的艺术品,比起“收藏”、“升值”这些要素来讲,艺术消费品就和艺术品差了一个档次。艺术消费品要符合互联网的特性。互联网的特性和实质至少3点:复制性、传播性、效益倍增性。

生产前3个烧饼是成本,但从第4个开始,卖多少赚多少,这就是复制性。传播性就是互联网信息光速传播,电传播,只要接入,就有可能收到,所以它能够帮助信息传播到最广阔的群众中去。效益倍增性是在前两点上说,复制的烧饼传播的越广,效益越大,甚至以几何基数增长。而艺术品的生产特性与互联网思维矛盾,但艺术消费品和艺术衍生品可以。但艺术衍生品是在艺术之上的再创造,一件艺术品要想衍生好,不光有好的基石,还得有一个好的艺术衍生品产品经理,这个就是麻烦。

4)艺术大众的生产和消费习惯还得酝酿和培养。一来艺术生产者有苦痛。中国目前的艺术家大多还是互联网难民,连移民都算不上;年轻艺术家是互联网移民,如果没有好的中介(互联网产品),让其在互联网上跳舞也很害羞;而对于互联网土著来讲,还在艺术的迷宫里面,尚缺出头之日。二来艺术消费者还没有太多觉醒。艺术圈本身鱼龙混杂,水深水混,艺术经营者尚缺对艺术价值的正确认识,况消费者乎?

搞艺术难,搞艺术互联网更难:

1)原来的既得利益者原来不愿意放弃奶酪,建网络又要烧钱:无论是官僚艺术机构还是一些经营者,还放不下嘴边的肥肉,做互联网只是门面功夫。当然,习大大的整风运动很给力,“雅贿”市场缩水,传统的艺术市场受到很大冲击。这让很多得利者清醒,这是一个对于“去中心化”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是个利好消息。

2)传统艺术经营者又爱又恨互联网。因为互联网既扩大了业务范围,又是照妖镜。互联网的透明性和利用信息不对称、低收高卖、暗箱操作直接就是死对头。

3)艺术圈内的投资者缺乏互联网想象力。懂收藏的一般是互联网难民,觉得生意都在熟人圈,所谓的移动互联网就是微信,老了不想折腾。想折腾的控制欲很强,不懂的都想自己操盘。外行指导内行,创业者不喜欢。

4)艺术圈外的风险投资者怕水深,所以谨慎从事。蛋糕很大,天高任鸟飞,但环节多,比较棘手。而且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因为艺术市场水深水混,加之担心上述的难题,如果没有特强的团队和资源,很容易沦陷。艺术品投资的收益周期比较长,加之市场需要培育,想收快钱的风险投资不支持这样的项目情有可原。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